查看原文
其他

王赛:10年回顾,科特勒的《营销革命3.0》究竟在说什么?

王赛 科特勒营销战略 2022-10-05


导LEAD读

最近,华章出版社重印的菲利普·科特勒经典之作《营销革命3.0》正式上市发行。这本书已经发行近10年,但是我们看到它并没有过时,反而颇有预见性地指出了企业营销战略发展的方向。如今,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着重塑造自身的价值观体系,正印证了科特勒先生10年前的判断。



——科特勒学院




作者 | 王赛

编辑 | 科特勒学院



看到华章出版社重印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·科特勒的经典之作《营销革命3.0》,我感到很开心。这本书距第一次发行已近十年。我还清晰记得,当年我与华章前副总经理袁璐兄合作,以赤子般的热情倾尽全力将这本书推给中国企业界。



当时,我们邀请菲利普·科特勒在广州、上海、北京三地发表演讲,盛况空前。我们都认为:最好的理论远不是解读当下的世界,而是引领实践和塑造趋势。十年间,我们见证了诸多企业通过运用营销3.0理论摆脱了原有营销模式的红海之战。这就是理论的张力,亦为科特勒的魅力。


什么是营销3.0?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。正如流通时代的困局造就了麦卡锡的营销4P组合,信息时代的拥挤出现了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,而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则伴随了美国两轮经济周期下企业界的成长,贯穿半个世纪。


那么科特勒营销藏经阁中的营销3.0,是要回复什么时代问题呢?


第一个问题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商业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;


第二个问题是解决营销战略和组织理念的脱钩。


菲利普·科特勒和赫马温从美国金融危机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死穴——诸多企业把消费者当成了受捕的“猎物”,造成短期的刺激性增长,而企业发展显示出持续性不足。科特勒把这种情况叫做“资本主义的死穴”


另一个严重问题是,营销在企业界越来越被视作为一门“术”,而不是贯通企业整体组织的市场导向哲学,这离德鲁克以及科特勒所提出的“市场营销观”渐行渐远。所以营销3.0的提出,与其说是对原有营销理论在工具器物层面的创新,不如说是营销哲学的创新。


营销3.0更多是基于原有的营销理念,结合全球经济不断震荡、生态环境呈现危机、各类新技术与社会思潮不断交互影响的背景,对于营销本质与营销使命演进方向的一种洞察或新的探索。




营销从1.0到2.0到3.0的转变,是营销活动思考出发点的不断扩张和升级。1.0营销强调以产品为中心,2.0营销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,3.0营销最显著的不同是: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了关注人类期望、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,在这个层面上提升营销的功能和解决企业品牌乃至战略的突围。


  • 在营销3.0时代,“消费者”被还原成“整体的人”“丰富的人”,而不是以前2.0时代简单的“目标人群”。

  • 消费者不应该被当做猎物,企业应该尊重他们除了商品购买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。

  • “交换”“交易”被提升成“互动”与“共鸣”,要让消费者更多地融入企业,共同发展,相互支撑。

  • 营销的价值主张从“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”被深化至“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”, 企业要激发消费者内心对于企业使命、企业愿景的认可甚至是赞叹。

  • 公司要进一步为消费者传递的是人类根本价值观的实践与参与感,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结为联盟,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和衷共济。


科特勒博士反复跟我说,营销3.0的本质核心即“价值观驱动的营销(Values-driven Marketing)”,营销要从“消费者”的营销过渡到“人”的营销,通过这种过渡,企业将自身的理念与可以提供的价值统一起来,使得使命、愿景不再标语化、纸面化。营销3.0试图打通利益相关群体诉求、企业价值、品牌理念、公司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。




十年前,我随科特勒参加媒体专访,一位著名记者问道:营销3.0是不是企业界的“等待戈多”?是否太理想化?是否过于浪漫主义色彩?


检验理论最好的方式是时间与实践。10年过去,我们看到新一代企业的崛起,他们皆以消费者链接为核心,让消费者变成主体性的人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创造、价值定义、传播分享、甚至是渠道分销中。


星巴克、海尔、小米、腾讯都开始构建或已经形成这种增长模式,不禁让我深刻感慨——价值观是一种时间的力量。没有价值观的营销模式,长周期是无效模式;没有价值观的营销策略,长周期看就是我经常在中国企业界谈到的“坏营销”。


价值观的营销不是“器”,是“道”。《易经》中讲,形而上为“道”,形而下为“器”,这就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根本区别。后者是术,诡诈也,以至今天都考证不到作者何人;而兵法的第一书《孙子兵法》中,六千字笔落至“道”就有156个字,层次、格局、思维怎能一样?


在这个“道”下,十年中,我们看到苹果崛起,其中很核心的一个价值就是“Make difference”;我们看到腾讯从封闭走向开放共享,从“互联网的水与电”到构建“产业森林”;我们看到品牌构建的打法,从认知走向灵魂共鸣,一大批细分市场上的品牌崛起,如Supreme、小米。


从某种意义来讲,营销3.0也试图打通利益相关群体诉求、企业价值、品牌理念、公司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。


科特勒先生给出了营销3.0时代的价值观驱动模型(见下图)。


以前企业在产品与服务上能够有效把握住客户需求,传递客户满意,能建立起客户利益的比较优势,就可以赢得市场。而在新的时代与周期里,企业必须要更多关注到:不论是自己还是企业,面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,在营销中加入更多的社会人文关怀,强调出在组织价值观层面的差异化,并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。


图:基于价值观驱动的营销模型


上面的话,听起来似乎很宏观,但作为咨询顾问,我帮大家落地到微观来看,从问题切入。


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营销、品牌、战略、组织会变成两层皮?


品牌承诺很性感,但是组织文化根本跟不上,这就是很多企业烧钱投了大量品牌广告后碰到的“品牌-行为分裂症”。品牌表现上的认知的确可以大于事实,但是品牌运营上如果认知大于事实,迟早是灭顶之灾。


所以,科特勒咨询集团(KMG)在实践中提出了“三个价值(3 Values)”的打通,它们是客户价值(customer value) 、品牌价值(brand value) 和公司价值观(corporate values)。


这三个价值如果不打通,品牌最多是“认知美容术”,而不是“灵魂深度修为”。所以,3.0格局下的品牌,更多的是品牌顶层整体系统的设计,是与公司战略甚至是企业家价值观的衔接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“定位”可以交付的。


营销3.0是营销数字化之上的哲学。如今谈到营销必绕不过数字化。


而我记得,四年前在东京见科特勒,我给他讲我的数字化营销4R模型(见《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》华章出版),科特勒听到后非常高兴,但是语重心长地反复提及——数字化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在于数字化是一门技术,而“人”才是市场的主体。所以他特别担心营销界出现一个倾向,即技术主导、人文倒退。今天来看,真正运用数字化取得持续性成功的公司,背后必然有“人的哲学”,这正如康德所问:孰为目的,孰为手段?


除了《营销革命3.0》,也是我同华章一起把科特勒的《营销革命4.0》引入中国,并亲自担任《营销革命4.0》的译者。但是正如前文所言,真正掌握营销4.0兵法的企业管理者,必然先要领会营销3.0的精髓和灵魂,3.0和4.0不是迭代关系,是相互影响、塑造、融合的一个系统,正如太极分二合一的互动与交汇。


营销4.0以大数据、社群等为基础,企业必然将营销的中心转移到如何与消费者积极互动中去,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。但是,没有3.0的哲学作为基础,这种互动仅仅是一种“认知盈余”的剥夺,而不是把消费者变成“主体的人”,帮助客户进行自我价值的实现,是舍本求末。


营销3.0本质是一门哲学,而哲学相对与工具的魅力之处在于长久弥新,影响深远,理念常青。这亦是科特勒咨询集团与华章出版社再次携手重印《营销革命3.0》的原因,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赤子之心,把真正有灵魂的作品奉献给企业家、管理者和喜爱营销的所有人。



购买《营销革命3.0》 请扫描二维码











点击你感兴趣的标题,获取更多


你所理解的营销大多是错的!

曹虎:从宏大的叙事到激发生活创意——构建95后的品牌世界

王赛:Uber存在三大增长死穴,市值回调在所难免

乔林:企业如何避免选择焦虑和陷阱,成功穿越“战略黑森林”?

王赛七问瑞幸,刀刀见血:请不要在业务布局上玩“奇幻漂流”!

曹虎:深挖腾讯新愿景,企业如何构建共同价值观的铁杆粉丝社群?

作为“亚洲造星工厂”,这家公司如何靠艺人营销成为行业龙头?

中国品牌日对话科特勒王赛:让品牌回归于“增长五线”

曹虎:发财焦虑症使短期生意模式盛行,善意营销才能成就百年老店

王赛:营销理论离实践,到底远不远?| 营销50人高峰论坛发言实录

曹虎:颜值、社交、体验——品牌必须掌握与新一代消费者沟通的语言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